小李说
这篇公众号来自我们科室周四常规业务学习的专题讲座内容。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是我院常见的儿科手术,也是许多关注儿科手术气道及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所等问题所涉及的常见手术。眼下又到了暑期小儿手术的高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从这篇文章中受到哪些启示?
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呼吸睡眠障碍和慢性扁桃体炎的常见儿科手术,其中近一半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围术期气道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氧饱和度下降、上气道梗阻等。而造成围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包括幼龄、肥胖、反复发作或近期发作的气道感染——这些因素在扁桃体切除术患儿中都很常见。该三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观察沙丁胺醇预给药对于幼龄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
纳入标准: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或合并腺样体切除术,下鼻甲烧灼术,耳内检查,同时这些患儿全麻下使用喉罩(3-8岁)或者气管插管(0-6岁)。
排除标准:已知的心肺疾病(包括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或继发的肺动脉高压,肿瘤,结构性肺病),使用镇静药物(咪达唑仑、可乐定),已知的困难气道,胸廓畸形。
术前评估:
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过去2周内是否有气道感染;
过去的12个月内是否有超过3次及以上的喘鸣,运动时是否有喘鸣;
既往是否有哮喘史(如未发生喘鸣);
是否有持续的夜间干咳,过敏性鼻炎,湿疹,被动吸烟;
以及是否有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的家族史(≥2位家庭成员,包括父母或兄弟姐妹)。
干预措施:沙丁胺醇组吸入万托林(硫酸沙丁胺醇)200 μg;对照组吸入氢氟烷推进剂。每位患儿在术前20min两次吸入实验药物,以达到最大气道舒张效应。由于沙丁胺醇半衰期为2.5 h,给予实验药物吸入后1 h还未手术的患儿,需要再次吸入实验药物。
1~3岁患儿使用一次性面罩,放置在直立位儿童的口鼻处,吸入器开始启动后患儿进行3次深呼吸来完成一次吸入。再次重复该过程完成第二次吸入。
>3岁儿童用嘴唇密封喷雾吸嘴,2次潮式呼吸后启动吸入器,患儿深呼吸并摒气5s,继续一次潮式呼吸完成一次吸入。再次重复该过程完成第二次吸入。
麻醉方法:麻醉诱导前无强制要求预给氧,麻醉医生可以自行采用吸入诱导或者静脉诱导。吸入诱导应用一氧化氮复合七氟醚浓度逐步递增法最终使七氟醚浓度达到8%。静脉诱导应用1~2mg/kg-1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缓慢静推。七氟醚麻醉维持,外科医生给予局麻药浸润。在手术间内完成深麻醉或清醒拔管;在手术间内完成深麻醉或清醒拔喉罩,或者入PACU内清醒拔除喉罩。
数据采集
主要结果:气道不良事件由麻醉医生和PACU护士来判定。
图1:不良事件定义
次要结果:包括OSA分级,及其严重程度与气道不良事件的关系。
数据分析:采用SPSS(version 22)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014.7~2017.5纳入484例患儿,有3例患儿术前给予镇静药物,2例患儿取消手术。最终沙丁胺醇组241例,对照组238例纳入分析。平均年龄5.6岁(1.6~8.9岁),沙丁胺醇组217例(90%),对照组210例(88.2%)使用喉罩。两组间不良事件的比较见图2。
图2:两组间围术期气道不良事件比较
中重度OSA患儿,对照组气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沙丁胺醇组高达3~5.3倍,详见图3。
图3:OSA严重程度与两组间围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关系
0~8岁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或合并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术前予沙丁胺醇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减少围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麻醉前可以常规考虑予以沙丁胺醇预给药,尤其是有中重度OSA的患儿。
参考文献
1 Von Ungern-Sternberg BS, Sommerfield D, Slevin L, et al. Effect of Albuterol Premedication vs Placebo on the Occurrence of Respiratory Adverse Events in Children Undergoing Tonsillectomies: The REAC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 2019 Apr 22.
2 Ramgolam A, Hall GL, Sommerfield D, et al. Premedication with salbutamol prior to surgery does not decrease the risk of 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adverse events in school-aged children. Br J Anaesth. 2017;119(1):150-157.
该研究中心曾于2017年在《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发表过一篇结论相反的类似文章,沙丁胺醇不能降低学龄期儿童围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篇文献发现,有以下这些区别:
(1)年龄:2017年文献选取6~16.9岁(平均年龄11.7岁)的学龄期儿童,2019年文献选取1.6~8.9岁(平均年龄5.6岁)儿童;
(2)手术构成不同:2017年文献未限制手术种类,其中耳鼻喉科手术仅占到5%(对照组)和6%(沙丁胺醇组);2019年文献限制手术种类为扁桃体切除或合并腺样体切除术。
(3)危险因素:2017年文献要求入选患儿具备≥2个危险因素;2019年文献未将危险因素做为入选标准,但作者认为气道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在扁桃体切除术患儿中很常见,结论中也发现中重度OSA患儿预给予沙丁胺醇效果更好。
(4)通气工具:2017年文献全部选用喉罩;2019年文献喉罩使用率分别为90.0%(沙丁胺醇组)和88.2%(对照组)。
以上这些实验设计的不同造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也许能给我们的临床科研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合规既生命!
Copyright © 2009-2020 huanxi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211914号 沪公安网备: 31019002000128
电子营业执照: 91310116550009229L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沪)-非经营性-2019-0011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沪宝食药监械经营许20210134号 沪宝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016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341688 浙械广审(文)第260817-00667号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寰熙不生产医疗产品,所有产品均来自于各产品的生产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如有侵权请联系:400-034-168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