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企业经营医疗器械提供相关经营资质,谢谢配合!
找维修
找配置
找授权
找证件
找寰熙
悬浮式正脊仪机理、疗效及特点:
悬浮式正脊疗法(后悬浮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设备、新方法,它将牵引、屈伸、旋转、按压手法等功能融为一体,结合现代生物力学与中医传统手法的特点,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作用于突出的椎间盘上,对患者椎体从三维动态角度进行调整治疗,改善和解除突出髓核挤压神经根的关系,达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目的。
悬浮式正脊仪操作过程:
患者俯卧在悬浮式正脊仪上,术者常规掌揉患者腰背部,放松腰部肌肉后,给患者颈部及双踝配戴环式牵引器,根据患者体重自动选择牵引重量,将双下肢后悬浮30°进行牵引,牵引重量常规为40-60kg,患者保持后悬浮状态时,术者对患者腰部施行手法治疗,从三维角度动态调整偏歪棘突,机理如下:
①脊柱额状轴运动:医者双手同时按下患者双下肢,使下肢接触床面后突然松手,这样在腰部先过伸状态后又复原,使腰部椎体被动出现额状轴运动,反复十几次。
②脊柱纵轴旋转运动:术者双手交替按压患者双下肢,使患者两下肢分别接触床面,患者腰部椎体被动产生纵轴旋转运动,患者腰部被动左右旋转,按压30-50次;
③脊柱冠状轴运动:术者一手按压偏歪棘突侧,一手推动患者双下肢,使腰椎被动产生矢状轴左右横向摆动,腰部椎体被动左右侧弯,推30-50次。若患者力量较弱,按压次数可以适当减少,令患者卧床休息3-5分钟后,再次行后悬浮正脊手法治疗;若患者腰椎后悬浮受限,可降低悬浮后伸牵引角度及牵引力度,通过悬浮疗法治疗改善者可继续增加悬浮角度及牵引力度。
悬浮式正脊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新方法,它将牵引、屈伸、旋转、按压手法等功能融为一体,解决了固定牵引不能手法、手法不能牵引或牵引时不能运动的弊病。悬浮疗法主要依据人体脊柱生理解剖学的特点,从椎体的额状轴、冠状轴及纵轴等不同方向施行作用力,在运动中加大椎间距,使椎体的椎间关节及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发生变化。悬浮的腰椎处于过伸位,椎体前方椎间隙张开,此时在患椎施行手法,易于使突出的间盘髓核与神经根出现位移,改变根-盘关系。悬浮式正脊仪促使患者在屈曲状态下牵引的同时实施悬浮旋转动作,由于椎体后部间隙增加了髓核回吸力,后纵韧带紧张,产生推按髓核的作用,加上手法按压产生的侧向效应力,共同改变了突出物与神经根空间位置关系,减轻神经根的张力和所受压迫,松解了其与周围组织的黏连,纠正了小关节紊乱,使椎体达到三维载荷的相对平衡。
运用悬浮式正脊仪结合手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我公司认为本方法治疗的作用机理是恢复椎管和根管内外的平衡、松解神经根粘连是重要目的。在椎间盘突出的基础上平衡失调重新得到调整,从而减轻和消除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松解神经根粘连,同时也改善和恢复神经根管和椎管内外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痛物质(如单胺类)的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悬浮式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其明确的适应症,悬浮疗法适合于突起型、脱出型和脱出但髓核未游离者。对中央三型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以及巨大髓核突出则不宜采用,因此认为腰间盘突出症的实质是神经根的炎症反应,神经根炎出现的严重程度与腰间盘突出的部位,突出物的张力及质地硬度和椎管的容积,*后导致神经根压迫损伤的程度成正比。悬浮正脊疗法结合手法治疗的创新点在于:悬浮疗法采用机械自动悬浮牵引下手法治疗,使悬浮牵引与中医手法在治疗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更好的作用。
悬浮疗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符合中医经络理论,治疗手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临床疗效好,具有推广价值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悬浮式正脊仪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创意新颖。目前没有发现类似器械,有较大推广和临床应用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上移行程 | 300 mm | 快移行程 | 100 mm |
上移牵引力 | ≥2100N | 快移牵引力 | ≥2100N |
上、下悬浮力 | 30Kg---100 Kg | 悬浮力运行距离 | <80cm |
动力源压力 | 0.45—0.9Mpa | 安全分类 | Ⅰ类B型 |
噪声 | <42dB | 床体额定电流 | 3A |
熔断器 | OROP-8A ¤6×20 | 电源电压 | AC220V/50Hz |
工作制 | 连续运行 | 功耗 | <400W |
净质量 | 360Kg | 外形尺寸 | 3080×650×188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