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企业经营医疗器械提供相关经营资质,谢谢配合!
找维修
找配置
找授权
找证件
找寰熙
产品技术参数:
电源220V 50Hz 功率:50W 重量:16KG,
速度:15,30,45,65四档调节。
时间:3,6,9,12,15五调节。
抗痉挛模式:当肢体肌肉发生痉挛时,机器会自动停止,缓解痉挛,自动保护。
运动方式:主动模式,被动模式,助动模式。
正反转功能
一、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是软件控制下的电机驱动设备,包括三种训练模式:
1.被动训练模式:当患者无法自己运动时,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可以通过电机带动患者进行上肢、下肢活动,从而缓解缺乏运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以及挛缩、骨质疏松、静脉血栓等。
2.助力训练模式(这个功能非常重要!!!):有些人在生活中不能用他们的残存肌力进行站、走、举手抬腿等活动,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肌肉还有残余力量。踏车式助力训练功能可以使患者在微弱的肌肉力量下,通过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的协助,用自己的力量进行运动。它不仅能发现患者肌肉的残存肌力,并且可以通过经常训练来提高肌肉的残存肌力,激活患者的潜力,*终自如的完成自主运动。
3.主动训练模式:那些有较大的残存肌力的患者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有阻力的主动运动。
二、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治疗目标:
1.重新发现残存肌肉力量:不明显的或者不足以完成一个完整运动的残存肌肉力量,能被重新发现和应用。
2.减轻痉挛,使肌肉更具有柔韧性:在突发痉挛和僵硬情况下使肌肉放松。
3.克服运动缺乏导致的后果:例如血液循环问题(下肢冰冷)、关节僵硬、肌肉挛缩、消化问题、排便问题、骨质疏松、下肢水肿等等。
4.改善、提高行走能力:建立和维持行走所需要的基本功能(运动控制、肌力、耐力),减少僵硬,提高行走自信心。
5.增强患者的愉悦感:病人通过自身参与,进行有规律的训练,是一种快乐而振奋人心的体验,对康复过程有极为积极的影响。
三、脑卒中不同病情的康复治疗:
(一)急性期:
1.预防并发症: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呼吸道感染等;
2.预防关节挛缩变形:按摩;肢体被动活动;抗痉挛体位等;
3.维持心肺功能;
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的应用:
研究证明卧床9天会使健康状况下降20%,心脏机能下降10%,肌力越弱,生理机能越差。由于自身运动能力的完全丧失,很多卧病在床的患者不得不面临着实实在在的身心障碍和疾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由康复治疗师完成病人下肢多种训练活动运动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康复治疗师可以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来支持这种治疗。
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床边型治疗目标:
1.物理治疗的有效辅助:对卧床不起的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可导致治疗师和病人亲属的身体扭伤,借助于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不仅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而且患者每天可进行几次平滑的运动,周末也可照常进行。治疗师也可以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中受益,因为患者在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训练几次后身体变得更加柔韧灵活,治疗师的后续手法治疗会更加有效。由于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舒适、安全、平稳,那些害怕运动的患者也可以被逐渐引入到主动运动治疗中。
2.预防褥疮和静脉血栓:通过激活静脉系统,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有助于预防静血栓和褥疮。类似踏车的训练可以增加腿部和骨盆区域的血液回流速度,与卧位相比可以达到400%。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为大脑、四肢和整个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冰冷、疼痛的下肢会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善而变得更加温暖、不再疼痛。
3.消除肌张力、减轻痉挛:轻柔、和谐运动能立即消除肌肉紧张。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的运动保护装置能监测到运动中的肌肉状况,能通过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痉挛控制装置减轻、消除任何突发痉挛。(选配功能)
4.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挛缩:不经常运动,肌肉萎缩,肌腱变硬、肌腱僵硬就会发生。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卧床患者就能避免肌肉萎缩和其他需要更多努力治疗的挛缩。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腿部可以在10分钟内伸展、弯曲上百次,这有助于润滑关节,使肌肉更加柔韧。
5.促进大、小便畅通:腹部肌肉的运动能帮助肠蠕动,然而,由于瘫痪和运动缺乏,腹部肌肉收缩无力,进而影响消化进程。由于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训练对腹部肌肉的间接作用,肠蠕动得到刺激,消化道并发症得以预防。膀胱问题会由于膀胱、骨盆底河大腿肌肉紧张(痉挛)变得恶化,这种紧张可通过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被动训练几分钟即可消除,因此,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训练对膀胱排空也有良好的正性作用。
6.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为行走作准备:对于许多卧病在床的患者,仍有一些残余肌力。然而,因为痉挛这些残存肌力有时候被掩盖或抑制了。这种残存肌力往往不足以完成完整的运动,并迅速的减弱。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有一种特殊的功能来帮助患者发现这点残存肌力并借助于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助力训练装置训练它。这种功能就像小汽车里的动力方向盘,即使用微弱的力量也能够做完整而流畅的循环运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用强有力的支持来帮助患者进行腿和膝关节的运动,那种久违了的运动感觉会重新开始。由较强残存肌力的患者甚至可以进行轻微抗阻力,并可逐步增加阻力,这有助于提高行走,特别对于那些早期不能离床的患者,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进行运动的进一步的益处就是提高协调性和增强下肢力量。
7.影响患者总体健康水平:下肢能连续运动对不能主动运动的患者的心理会有积极的影响,通常这种运动治疗带来的感官刺激会改善患者总的健康状况。同时,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对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完全被动训练和附加的主动训练表明:氧气吸入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潮气量都增加了。
8.节省时间和成本:每天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进行的运动治疗加速和改善了患者的早期新陈代谢,重要的是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治疗为后续治疗做了准备,并促进和支持了后续治疗。
(二)恢复期:
驰缓性瘫痪期(brunnstrom I期):治疗重点是恢复或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痉挛性瘫痪期(brunnstrom II、III期):治疗重点是缓解肌痉挛、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
运动控制改善期(brunnstrom IV、V期):治疗重点是进一步降低肌痉挛,恢复正常的肌张力,促进肢体的选择性运动,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和运动的控制。从翻身——坐——坐位平衡——坐到站——站位平衡——步行的顺序进行。
BRUNNSTROM神经恢复理论与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生物力学应用
软瘫期——被动运动模式
痉挛初期——被动运动模式
严重痉挛期——被动运动模式
选择性运动初期——助力运动模式
选择性运动后期——助力运动模式
分离运动期——主动抗阻运动模式
上肢训练
对于那些上肢或肩部区域活动受限的患者,可通过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上肢训练器得到改善,上肢训练的目标是改善日常生活所需的重要运动功能,所有的上肢运动,如吃饭需要肩、肘的屈伸,这就要求有足够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能为你提供安全而有效的训练的机会,必要的话只需要医生或家人一点点的帮助即可。上肢训练器有着和下肢心理系统类似的治疗作用:减少痉挛、紧张、僵硬,发现和使用残存肌肉力量进行运动,保持关节柔韧性。
安全的上肢护架:带袖套的上肢护架能为双上肢无力或痉挛患者提供安全的支撑和固定。
下肢训练
中风后行走功能障碍的原因:
与中风后肌力减退或肌肉麻痹、运动控制不良和软组织挛缩有关,但功能性步态行为也有赖于个体的健康水平。中风后的损害表现在行走过程中过度的能量消耗,限制活动的类型和时间。中风患者特别是年长者,常不能保持其有效的步行速度且行走的距离极短,这表明肌力减退、能量需求增加,耐力较差,从而进一步影响行走能力。中风患者可以自我选择*低的速度,但若不增加能量需求,则无法增强其能力。这样的患者常被限制在家庭环境,需要通过密集的训练来增加其行走速度和耐力。
小结:
1.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功率车训练对肌容积、肌力、关节柔韧性、骨密度、姿势稳定性、预防跌倒、心理功能和心血管反应等功能性结局都有好处。相反,缺乏肌力训练和健身训练的肌力减退的中风患者,可显著地对功能性结局有负面影响。
2.对于老年人而言,静坐远比机体活动更危险。
3.在康复机构出院后,中风患者因制动或不活动产生的潜在负面效应,成为公共卫生所关注的问题。
4.对于老年中风患者可能需要继续进行家庭或社区的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功率车训练和定期的监督训练,以保持获得的功能和降低随年龄增加的功能减退。否则,一旦患者离开康复场所,康复的增益就可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