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仪是用来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的仪器,一般来说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一种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及心肺复苏仪的制作方法需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作用是进行人工循环支持,而人工呼吸是进行人工的通气支持。目前,市场上不乏有效替换人工来进行心肺复苏的仪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心肺复苏仪,通过较大型的呼吸机进行通气,使得心肺复苏操作存在不安全、不方便、治疗效果不佳。进一步地,目前市场上虽已出现众多便携式心肺复苏器,但其供气装置无外部气源接口,无法实现纯氧通气且不能在有毒环境下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便携式心肺复苏器的供气装置无外部气源接口,无法实现纯氧通气且不能在有毒环境下操作的问题及其治疗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包括控制装置、面罩、通气装置和外部气源装置;其中
面罩、通气装置和外部气源装置依次连接;
控制装置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工作状态,和控制外部气源装置向通气装置内进行气体存储操作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在使用状态下,当患者处于接收心肺复苏按压操作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外部气源装置向通气装置内存储气体;当患者处于待接收心肺复苏通气操作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
进一步地,通气装置包括储气腔和通气控制件,通气控制件设置在储气腔与面罩的导气管之间;控制装置与通气控制件连接。
进一步地,通气控制件包括通气阀。
进一步地,通气控制件还包括调压阀,调压阀设置在储气腔与通气阀之间。
进一步地,面罩的面罩本体与导气管连接处还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外部气源装置包括气体压缩件和外部气源接口组件,外部气源接口组件通过气体压缩件与储气腔连通;
控制装置与气体压缩件连接。
进一步地,外部气源接口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气源接口和与气源接口对应的接口控制件,接口控制件设置在气源接口与气体压缩件之间;
控制装置与接口控制件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患者;
气源接口包括空气接口,接口控制件包括空气接口控制件;空气接口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空气处理装置;和/或
气源接口包括氧气接口,接口控制件包括氧气接口控制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还包括按压系统和主控系统,主控系统与按压系统和通气系统连接,控制按压系统与通气系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包括控制装置、面罩、通气装置和外部气源装置,面罩、通气装置和外部气源装置依次连接;控制装置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工作状态,和控制外部气源装置向通气装置内进行气体存储操作的工作状态。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控制装置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工作状态,即控制装置通过接收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的主系统发出的电信号,或者也可以是控制装置通过接收外部工作人员的操作指令,或者也可以是控制装置通过接收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内部的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或停止通气操作;以及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通气速度和通气频率。
具体的,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进行30次或者15次的心脏按压后,再进行两次通气,反复交替进行,来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治操作。具体的,在进行按压时(按压30次或者15 次的过程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外部气源接口向通气装置中进行气体存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上述工作状态。而当按压次数到达30次或者15次后,此时控制装置控制通气装置开始向面罩内通气,并且控制该通气次数为2次;从而完成一个心肺复苏循环,并反复交替进行,直至救治过程完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还包括按压系统和主控系统,主控系统与按压系统和通气系统连接,控制按压系统与通气系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即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仪包括实施例一的通气系统;在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按压系统用于控制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的胸部按压操作以及整个按压次数;而主控系统,主控系统统一控制按压系统与通气系统交替循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保证进行30次或者15次的心脏按压后,再进行两次通气,反复交替进行,来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治操作,使得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通气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包括通气系统的心肺复苏仪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通气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内部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控制装置;2、面罩;3、通气装置;31、储气腔;32、通气控制件;33、导气管; 34、单向阀;35、通气阀;36、调压阀;37、气体压缩件;4、外部气源装置;41、外部气源接口组件;410、气源接口;411、接口控制件;4110、空气接口;4111、氧气接口; 41101、空气接口控制件;41110、氧气接口控制件;42、空气处理装置;5、检测装置;6、固定装置;71、按压系统;72、主控系统;8、通气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一种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及心肺复苏仪的制作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便携式心肺复苏器的供气装置无外部气源接口,无法实现纯氧通气且不能在有毒环境下操作的问题及其治疗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包括控制装置1、面罩2、通气装置3和外部气源装置4,面罩2、通气装置3和外部气源装置 4依次连接;控制装置1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的工作状态,和控制外部气源装置4向通气装置3内进行气体存储操作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在使用状态下,当患者处于接收心肺复苏按压操作状态时,控制装置1控制外部气源装置4向通气装置3内存储气体;当患者处于待接收心肺复苏通气操作状态时,控制装置1控制通气装置4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图3给出了控制装置1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控制装置1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MSP430单片机、MAX3405串口通讯芯片、PS2501-4光电隔离驱动和调压阀36,MSP430单片机和MAX3405串口通讯芯片之间通过信号传递实现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在进行心肺复苏时,MSP430单片机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的工作状态,即MSP430单片机通过MAX3405串口通讯芯片来接收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的主系统发出的电信号,来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或停止通气操作;以及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的通气速度和通气频率。
具体的,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测量通气装置3内存储气体的气压,并将测量后的气压信息以信号形式通过MAX3405串口通讯芯片传送给MSP430单片机,MSP430单片机再通过MAX3405串口通讯芯片将信号传送给调压阀36,具体的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电子调压阀,进而通过PS2501-4光电隔离驱动以及继电器来控制电子调压阀,进而来控制通气装置 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或停止通气操作;以及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的通气速度和通气频率;
或者也可以是控制装置1通过接收外部工作人员的操作指令,来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或停止通气操作;以及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的通气速度和通气频率;
或者也可以是控制装置1通过接收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内部的检测装置5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或停止通气操作;以及控制通气装置3 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的通气速度和通气频率。
下述仅给出控制装置1通过接收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内部的检测装置5检测到的信号,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进行通气操作的工作状态的详细的工作原理,请参见图1,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可以包括检测装置5,检测装置5用于检测患者胸部受到按压的按压次数;控制装置1用于当检测装置5检测到按压次数达到预设的按压次数阈值时,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通气。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进行30次或者15次的心脏按压后,在进行两次通气,反复交替进行,来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治操作,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控制按压次数与通气次数的频率比,故本实施例的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设置有检测装置5和控制装置1,检测装置5用于检测患者胸部受到按压的按压次数,控制装置1用于当检测装置5检测到按压次数达到预设的按压次数阈值时,控制通气装置3向面罩2通气,即检测装置5首先对患者接受心脏按压的次数进行检测,当按压次数到达预设次数阈值后,比如可以是心肺复苏操作时常见的30次或者15次后,检测装置5将该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1,此时控制装置 1控制通气装置3开始向面罩2内通气,并且控制该通气次数为2次;从而完成一个心肺复苏循环,并反复交替进行,直至救治过程完成。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指出的按压次数达到预设的按压次数阈值一般为成人30次,儿童15次,该按压次数的预设阈值为医学上常用到的按压次数阈值,但本实施例给出的按压次数的预设阈值不仅限于通常用到的次数阈值,也可以具体根据当下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通气次数也可以不仅限于本实施例给出的2次,具体的次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理解的是,检测装置5 与控制装置1之间通过电路连接,具体的电路连接示意图,本实施例不做描绘。
需要理解的是,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还用于当检测装置5检测到患者胸部位置受到按压时,控制外部气源装置4向储气腔31内存储气体。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进行30次或者15次的心脏按压后,在进行两次通气,反复交替进行,来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治操作,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当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时,控制装置1检测到患者在受到按压时,进而控制外部气源端口向储气腔31内进行充气,以供后续按压结束后向患者面罩2内的通气操作。上述已提及控制装置1和检测装置5控制按压达到次数并结束后,控制通气装置3向患者面罩2内通气次数为2次,已完成一次心肺复苏操作,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通气装置3包括储气腔31和通气控制件32,通气控制件32设置在储气腔31与面罩2的导气管33之间;控制装置1与通气控制件32 连接。进一步地,面罩2的面罩2本体与导气管33连接处还设置有单向阀34。进一步地,通气控制件32包括通气阀35。具体的,如图3所示,通气阀35既包括用于控制氧气气源供应与否的氧气电磁气阀和用于控制空气的空气电磁气阀;通气装置3内设置的储气腔31 用于在进行按压时(按压30次或者15次的过程中),控制装置1用于控制外部气源接口向储气腔31中进行气体存储,供后续的通气治疗所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通气控制件32,通气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通气装置3的储气和通气的工作状态,即在进行按压时(按压30次或者15次的过程中),控制装置1 用于控制外部气源接口向储气腔31中进行气体存储,供后续的通气治疗所用;当按压次数到达30次或者15次后,此时控制装置1控制储气腔31开始向面罩2内通气,并且控制该通气次数为2次;从而完成一个心肺复苏循环,并反复交替进行,直至救治过程完成。
另外,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与通气控制件32连接,通气控制件32在控制装置1 的控制下完成工作状态的切换。需要理解的是,通气控制件32具体的包括控制电路和通气阀35,当通气控制件32通过控制电路接收到控制装置1发出的储气信号时,通气控制件32控制设置在储气腔31与外部气源接口之间的通气阀35打开,完成向储气腔31内的充气,此时储气腔31与面罩2的导气管33之间设置的通气阀35处于关闭状态;通气控制件32通过控制电路接收到控制装置1发出的通气信号时,通气控制件32控制设置在储气腔31与面罩2的导气管33之间的通气阀35打开,此时储气腔31与外部气源接口之间的通气阀35处于关闭状态,完成向面罩2内的通气。
需要理解的是,为防止面罩2内的气源发生回流,影响通气治疗,还可以在面罩2的面罩2本体与导气管33连接处还设置有单向阀34,以保证通气治疗操作的效果不受影响。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通气控制件32还包括调压阀36,调压阀36设置在储气腔31与通气阀35之间。为保证储气腔31内的压缩气体的压力不会超出最大承压量,可以在储气腔31外部设置调压阀36,调压阀36设置在储气腔31与通气阀35之间,以稳定储气腔31内的气源压力值;另外,调压阀36还可以用来控制调节储气腔31向面罩2内的通气速度和通气气量,满足通气操作时的实际需要。需要理解的是,调压阀36通过储气罐压力传感器来测定储气腔31内部的气压,保证储气腔31内压缩气体的压力不会超出最大承压量。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外部气源装置4包括气体压缩件37和外部气源接口组件41,外部气源接口组件41通过气体压缩件37与储气腔31连通;控制装置1与气体压缩件37连接。进一步地,外部气源接口组件41包括至少一组气源接口410和与气源接口410对应的接口控制件411,接口控制件411设置在气源接口410与气体压缩件37 之间;进一步地,控制装置1与接口控制件411连接。进一步地,接口控制件411包括空气接口控制件41101;空气接口4110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空气处理装置42;和/或气源接口410包括氧气接口4111,接口控制件411包括氧气接口控制件41110。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源为单一气源,无法满足在正常的外部环境中和有毒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的通气系统8通过设置外部气源接口组件41 来实现在正常的外部环境中和有毒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外部气源接口组件41至少包括一个气源接口410,比如可以是单一的空气接口4110 或氧气接口4111,也可以是同时具有空气接口4110和氧气接口4111;另外,气源接口410 处设置有接口控制组件411,该接口控制组件设置在气源接口410与气源压缩件之间,用于控制选择气源接口410的关闭,即当需要空气作为气源时,空气接口4110处的空气接口控制件41101用于控制该空气气源接口4110处于打开状态,而氧气接口4111处的氧气接口控制件41110用于控制该氧气接口4111处于关闭状态。
或者,当需要氧气作为气源时,氧气接口4111处的氧气接口控制件41110用于控制该氧气接口4111处于打开状态,而空气接口4110处的空气接口控制件41101用于控制该空气接口4110处于关闭状态,以此实现本实施例提出的通气系统8既可以在正常的外部环境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也可以在有毒环境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随意切换不同的气源接口 410进行气源的切换选择。气源压缩件用于压缩外部气体端口通入的气源,使其压缩存储在储气腔31内,保证通气所需的气源满足使用,而整个储气腔31的体积不会过大。另外,控制装置1与接口控制件411连接,接口控制件411在控制装置1的控制下完成气源的切换,上文已经对气源选择切换过程做了详细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给出的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既可以用于在正常的外部环境中,使用空气作为气源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也可以在外部环境的空气质量不佳时,通过氧气作为气源来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因此,本实施例的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设置有气源接口410,气源接口410既包括用于在正常的外部环境中使用空气作为气源的空气接口4110,也包括外部环境的空气质量不佳时以氧气作为气源的氧气接口 4111,使得气源可以随意按照外部空气质量进行选择,使得心肺复苏操作的治疗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当使用空气作为气源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由于空气中会含杂过量的水蒸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粉尘等、从而影响心肺复苏操作的治疗效果,因此可在空气接口 4110上设置空气处理装置42,该空气处理装置42具体的可以包括空气过滤净化功能,比如该空气处理装置42内设置有过滤网,用于过滤净化空气气源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粉尘。
需要理解的是,该过滤网的材质和密度选择,应足以过滤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粉尘,具体的材质、密度,视情况具体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也可以在过滤网表层设置净化过滤物,更进一步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粉尘进行有效过滤;还可以包括空气干燥功能,比如设置有干燥吸附层,用于吸收空气气源中的水蒸气,使得心肺复苏治疗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还包括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用于固定患者。固定装置6具体的可以是固定绑带,用于使得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患者的头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可以固定在整个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的特定位置,方便进行心肺复苏操作,防止患者由于晃动导致心肺复苏处理操作受阻。需要理解的是,固定绑带具体可以是橡胶材质,也可以是尼龙材质,还可以是其他材质;固定绑带的固定方式具体可以是粘接固定,也可以是磁吸式与搭扣式固定,其皆可以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包括控制装置、面罩、通气装置和外部气源装置,面罩、通气装置和外部气源装置依次连接;控制装置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工作状态,和控制外部气源装置向通气装置内进行气体存储操作的工作状态。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控制装置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工作状态,即控制装置通过接收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的主系统发出的电信号,或者也可以是控制装置通过接收外部工作人员的操作指令,或者也可以是控制装置通过接收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内部的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或停止通气操作;以及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通气速度和通气频率。
具体的,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进行30次或者15次的心脏按压后,再进行两次通气,反复交替进行,来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治操作。具体的,在进行按压时(按压30次或者15 次的过程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外部气源接口向通气装置中进行气体存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气装置向面罩进行通气操作的上述工作状态。而当按压次数到达30次或者15次后,此时控制装置控制通气装置开始向面罩内通气,并且控制该通气次数为2次;从而完成一个心肺复苏循环,并反复交替进行,直至救治过程完成。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包括实施例一的心肺复苏仪的通气系统8,还包括按压系统71和主控系统72,主控系统72与按压系统71和通气系统8连接,控制按压系统71与通气系统8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在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按压系统71用于控制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的胸部按压操作;而主控系统72统一控制按压系统71与通气系统8交替循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保证进行30次或者15次的心脏按压后,再进行两次通气,反复交替进行,来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治操作,使得使用效果更佳。需要理解的是,该按压系统71和主控系统72和控制装置 1之间均通过电路相互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合规既生命!
Copyright © 2009-2020 huanxi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211914号 沪公安网备: 31019002000128
电子营业执照: 91310116550009229L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沪)-非经营性-2019-0011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沪宝食药监械经营许20210134号 沪宝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016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341688 浙械广审(文)第260817-00667号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寰熙不生产医疗产品,所有产品均来自于各产品的生产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如有侵权请联系:400-034-168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